国有险企迎长周期考核 利于险资入市
每经记者 袁园
长期资金入市重磅进展来了!
继前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降低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风险因子后,10月30日,财政部金融司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截至2023年8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6.97万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降低短期考核对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的影响,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规模,优化市场结构,降低市场波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由财政部或中央汇金控股的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太平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中国农业再保险、中国再保险、新华人寿保险、中汇人寿保险等8家公司。根据2022年年报披露信息,截至2022年底,上述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规模共9.37万亿元,占全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约34.74%。
匹配保险资金长期属性
《通知》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财金〔2022〕72号,以下简称《办法》)中经营效益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3年周期指标和当年度指标权重各占50%。3年周期指标采用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几何平均数,当年度指标采用当年净资产收益率。
为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投资经营更好匹配保险资金长期属性,《通知》在投资资质、资金投向和内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一是在投资资质方面。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应当依法合规开展各类投资,遵守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相关规定,匹配自身投资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相关资质。
二是在资金投向方面。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坚持审慎、安全、增值的原则,根据保险资金长期属性,平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优化资产配置,保险资金要投向风险可控、收益稳健、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的资产。
三是在内部管理方面。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制定专门的投资管理制度,建立透明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设置科学有效的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做好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风险管理、交易管理和投后管理等。
同时,《通知》还进一步强调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进行经营业绩对标,分析差距、找出原因,并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数据真实性的要求。自2023年度绩效评价起,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按照《办法》及《通知》执行,其他商业保险公司可参照执行。
权益类投资还有很大空间
据了解,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主要采取年度考核方式。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例,目前财政部每年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实施考核,ROE主要受资产回报率、负债成本率、杠杆率等影响。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并对其投资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主要目的在于:按照保险行业运营规律,增强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继续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防止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出现突增业绩、忽视风险的短期行为,鼓励其进行长期投资、稳定投资、价值投资。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降低短期考核对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的影响,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优化市场结构,降低市场波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国有保险公司来说,财政部的绩效评价指标调整必然会引导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的调整,使国有保险公司更加注重长期绩效,更加稳健地经营,一方面抑制承保时的赌博心态;另一方面鼓励公司在资金运用时增加长期投资比重,减少短期操作,既更符合保险资金特点,又能够更好地稳定资本市场,这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当前股市的稳定。”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然,这还会起到行业示范效果,引导其他非国有保险公司逐步重视公司的长期绩效考核与评价,带动行业更稳健地经营与发展。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信息,截至2023年8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6.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1%,其中投资股票、基金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4%,占比12.94%。2016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基金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0%到15%之间,距离监管部门规定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还有很大空间。